家具品牌

招商加盟

十大品牌

热点新闻

行业展会

更多频道

会员服务

首页

 > 

新闻资讯

 > 

家具知识

 > 

详情

墨斗的故事

2020-03-01

冰丽

中国家具网

370

墨斗的故事

一、“班靴”与“宰杀检”

墨斗,木工弹线用的工具,其墨池内有墨水浸泡的棉线,常用于锯解前的下料放线,也可做测量垂直时的吊线之用。

都叫它墨斗,其实它最早的别名叫“班靴”,就是鲁班的靴子之意,墨斗一头翘起来,还真有些像靴子,有的墨斗底部做出鞋跟就更像戏里官靴的样子了。

墨斗的这根墨线叫什么呢?木匠管它叫“宰杀检”。这根线就是“法律”,墨线弹到这里,就得按照这条线走,就是给木头“判刑”,下锯就从这儿拉了,毫不含糊,这就是木匠手里头的掌握“生杀大权”的工具。

这“班靴”有时还能左右一个人的命运。

过去木匠学徒一定是先学会制作工具,学会了工具的制作、使用和“收拾”,也就掌握了木工的基本操作方法。不少地方木工学徒出师的考核不是打造一件家具,而是自行设计、选料、制作出一件木工工具,常常是一个墨斗,以造型美、结构合理、做工精者为上,这只墨斗可能会伴着出师的工匠风风雨雨走过一生。也可能一只墨斗做不好,师傅瞧不上眼,做不了“细木匠”,只能当“糙木匠”了。

当学徒时,一个个都年轻气盛,挖空心思比着谁的家什做得好。不像木匠上了年纪,手里的工具就重实用而不看外表,只要使着顺手省劲就行。有时师傅看着徒弟新做的墨斗漂亮,夸两句,“嘿,你小子行呀!”这徒弟就立马顺水推舟,“师傅,这是徒弟特意孝敬您的,只怕您瞧不上眼。”师傅笑着收下,徒弟也长脸。这样一件工具就饱含着师徒情谊。

有趣的是,由于当时每个工匠制作的墨斗都是“个性化产品”,各具特色,样式不同,如今传世留下的墨斗竟成为收藏家们竞相追寻的藏品,成为旧货市场上十分抢手的“文玩杂项”。

二、鲁班与“替母”

木匠师傅开料离不了墨斗,墨斗墨线顶头有个线坠儿,木匠师傅叫“班手”,顾名思义鲁班的手,还有称它为“替母”或“班母”的,这都是为了纪念鲁班母亲。

古语说:“木尺虽短,能量千丈。”可木尺在木头上是划不出一条直线的。鲁班师傅就动脑子造出墨斗盒子,前头小洞里拽根细线出来,用人拉到顶头,把墨线一弹,一根笔直笔直的墨线就现出来了。

当初,鲁班师傅还没有娶师娘、收徒弟,平时干木活,总是叫老娘给他拽着线头弹墨线。

老娘慢慢老了,有七十多岁了,俗话说:人过七十古来稀。古时候,过七十岁就算高寿了。鲁班正年轻力壮,手艺做得又好又快,老娘就每天帮鲁班拽线,一会儿东,一会儿西,累得气喘吁吁的。

鲁班孝顺。他有意不想请老娘拽线,生怕累着老人家,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。

有天,鲁班到河边去洗菜,看见人家蹲在芦苇丛中钓鱼。没一会儿提竿了,手一拎,线头上的鱼钩钓了一条大鱼,活蹦鲜跳,怎么蹦,怎么跳,也溜不掉……鲁班望得动了心,忙不迭跑回家,照鱼钩样子做了个小铁钩,木匠都叫线坠儿,线坠儿扣在线头上。要弹线了,把它往顶头一钩一戳,线拉过来轻轻一弹,行了。

从此,鲁班弹线再也不要麻烦老娘了。

后来,老娘过世了。鲁班干起木工活,一弹线拿起墨斗上的线坠儿,就想起跟自己苦了一辈子的老娘,他便把这墨斗上的线坠儿起名叫替母,以示不忘劳碌一世的母亲。

墨斗的故事 

上一篇:刘海戏金蟾

下一篇:三地雕师比艺工

今天已经有 230 人成功获取加盟信息

即刻提交信息!获取权威加盟政策

  • 您的名字

  • 联系方式

  • 用户信息授权确认书(仔细阅读)

    新闻发布请联系我们

    15811192007

    微信
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为目的;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,或信息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处理!

    一对一资深客服 免费在线咨询

    近期已为230位经销商 提供免费咨询服务

    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