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/44届国际名家具(东莞)展览会将于8月18日—22日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。在名家具展全新打造的IP主题展区“设计莞”上, “缩小de建筑&rd
第43/44届国际名家具(东莞)展览会将于8月18日—22日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。在名家具展全新打造的IP主题展区“设计莞”上,“缩小de建筑”收藏展以及120把各具特色的藏品单椅将首次集体亮相。
2019年,90后新锐设计师王树茂荣获金羿奖组委会大奖,今年将首次受邀担任“缩小de建筑”收藏展策展人。为了更好地体验展览主题,腾讯家居在展前专访“缩小de建筑”收藏展策展人、Femo Design Studio创始人王树茂,与您一起感受椅子展背后的生活思考。

王树茂——“缩小de建筑”策展人、Femo Design Studio创始人、90后新锐设计师,家具收藏爱好者,设计作品曾获金羿奖、中国设计奖年度至尊奖,德国红点奖,IF设计奖,台湾金点产品设计奖,红星奖未来之星奖(全国两名)等专业竞赛共计一百余项。深谙现代设计美学及制作工艺,对设计作品的曲线及细节有独特的偏执,同时坚信材料是产品的灵魂,致力于捕捉材质与作品的内在联系,擅长创作外表艺术与内里技术兼具且强调生活情趣的现代感作品。
说起椅子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,但不同的椅子却能带来不同的生活品质。从椅子的舒适度、构造、材质、设计等,每一处的细节都是对生活哲学融汇美学的最微妙诠释。对于设计师而言,一把好的椅子更是一件能够继承和流传的艺术品。
坐在椅子上,你或许能感受到设计师们别样的关怀和温度。从这些椅子上,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审美喜好,还能感受到不同材质、工艺、细节与环境之间背后的文化气息,让椅子不再是冰冷的家具,而是传递温度的载体。
在欧洲,椅子常常被认为是最小的建筑。
“在建筑师的职业生涯中,椅子就是成人礼。”艺术史学家Agata Toromanoff在《Chairs by Architects》一书中这么说到。在欧洲,很多建筑师都非常痴迷椅子,甚至很多设计师设计的椅子,比他们设计的建筑还要出名,很多传世椅子的设计也是出自这些建筑师之手。
对于建筑师来说,设计一把座椅的难度不亚于设计一座大型建筑,从概念草图的推敲到各种材料的制造工艺,结构的连接方式,人体工程学等都要一一考量,集功能、技术、美感于一身,最后变成一个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的实体,浓缩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思想,因此,椅子也常常被认为是最小的建筑。所以,本次椅子展就以“缩小de建筑”为名。
在中国,椅子往往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。
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具设计来说,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设计时代的高峰,而椅子无疑是明式家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常人看来,椅子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,但在设计师眼里,它不仅具有横向的共时性和纵向的历史性,更多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。如果把椅子比作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,那它承载的不再是重量,而是文化的脊梁。
而本次收藏展将一次性呈现120件原版椅子,有来自西方的,也有来自中国的,这种文化的碰撞,正是文化传承的价值所在。本次展览的椅子都有详细的介绍,这样的主题展还是不多见的。这次在珠三角的家具制造重镇,虽然这里制造业发达,对于原创设计的重视和文化的理解还是薄弱的,很多工厂可能连原版的椅子都没有见过,希望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能让他们知道自己和这些品牌之间在设计、审美和工艺等方面的距离,当然出于对品牌和原创设计的尊重,我们是不允许近距离拍摄产品细节的。
在未来,原创和融合才是中国设计通往世界的钥匙。
欢迎到名家具展1.2设计莞“缩小de建筑”收藏展现场观看。